當前位置:首頁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case
超500人參加!北方養蝦百花齊放,循環水、工廠化、小棚、高位池…哪個更有潛力?!
發布時間:2020-10-20 09:10:1603157136 瀏覽次數:1441次
12月10-11日,第九屆養蝦高手年會,廣東湛江見!
文/圖 水產前沿 何鴻浩、葉繼良
北方,是中國對蝦育苗、養殖的發源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沉淀。北方養殖面積廣闊,資源豐富,近年來伴隨著工廠化、大汪子、魚蝦混養的快速興起,整個中國的養殖重心往北傾移,已成為中國對蝦養殖業最大的增量市場,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下,傳統的北方市場還將在未來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部分嘉賓
此外,會議主委會衷心感謝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廈門源正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并對廣東遂溪縣好仕達實業有限公司、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唐山三發普林飼料有限公司、臺州旺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禮藍(拜耳)水產、比利時英偉水產集團、新榮騰種業有限公司、海南東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種有限公司、廈門君和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眾合發(北京)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漁生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賽格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利健藥業有限公司、廣東海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海馬飼料有限公司、神爽水產科技集團、武陟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華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支持表示感謝。
水產前沿雜志執行董事揭小麗致辭
揭小麗在致辭中表達了這次會議能夠如期舉行的來之不易,嚴格按照當地政府的防控要求,在此特殊時期也非感謝。同時,還對北方從業者發出重要邀請,一年一度的養蝦盛會——第九屆養蝦高手年會將于12月10-11日,在廣東湛江盛大舉行,這是中國養蝦業最大的年度聚會,匯集了全球養蝦業的最新年度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誠摯歡迎北方的養蝦高手們組團前往湛江,南北合力,共成中國蝦業大局!
報告環節
循環水清水養蝦技術與要點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建明研究員
循環水養殖是由水處理與水循環利用、養殖工程和水產養殖技術三類技術融合而成:第一類: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第二類:養殖工程技術、設備與裝置;第三類:水產養殖技術。循環水養蝦與循環水養魚的不同點有:(1)在養殖過程中對蝦每天會大量蛻殼,造成池內回水和排污系統堵塞;(2)對蝦養殖投飼料量大,約是同等養魚生物量的4倍,水處理系統負載較高;(3)對蝦個體較小,耐水流沖擊能力差,因此要求水流速度要小,不利于排污。針對以上難題,本團隊研發了:“基于水動力學模擬精準設計的集污技術與裝置”;“蝦殼、死蝦和污物排除技術與設備”;“間歇式回水技術與設備”;“變流式循環水養殖技術與設備”;“生物氧化塔的量化技術與設計”。
循環水養蝦技術要點有以下幾點:養殖池集污效率—同等條件下圓形池集污效率高;回水口防堵塞(蝦殼、死蝦收集)與活蝦防逃技術;快速排污技術與清水養殖技術;設備節能技術—設備能量高效管理與控制技術;升溫節能技術—新型無小梁中空膜太陽能全光水產溫室;循環水養殖—生物凈化是以轉化作用為主,絮團養殖—生物凈化是以同化作用為主。
工廠化養蝦對配合飼料的特殊需求及趨勢
海博集團董事長何立發
當前工業化養蝦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禁止抽用地熱水,熱能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環保尾水排放問題;蝦價受小棚等行情影響較大。其中,工廠化養蝦營養需求也是一個大問題,部分養蝦工廠化仍使用冰鮮餌料。冰鮮餌料,可能攜帶孢子蟲、病毒、弧菌等,致使蝦的發病率增加;而且容易壞水,導致換水率增加。
針對以上問題,目前主要存著以下幾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1、降低成本,例如運用高效鍋爐、自動化設備等提高效率的設備,以降低熱能成本、人工成本等。
2、循環水養殖,循環水高密度養殖是未來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前景非常遠大。
3、增加養殖密度,在單位(平米)密度或空間(多層)密度上增加密度,以提高養殖效益。
4、提高對蝦的品種,提高對蝦風味,獲得更高溢價,例如鹽田蝦、糖水蝦、有機蝦、超級大蝦等。
但無論采用哪種解決方案,都應該根據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模式的特點,對飼料進行針對性設計。全熟化飼料也正是基于此背景所誕生,運用全熟化蝦料工藝,解決壞水問題,熟化后消化吸收更好以及滅菌徹底。同時,未來的蝦料還有更多發展方向,例如工藝更先進(熟化更徹底);功能性更全面(全效);營養水平更適合模式(高端);個性化設計(定制)。
北方土塘精養模式升級的關鍵問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員
北方土塘精養模式具有以下優勢:適于淡水和鹽堿水養殖的高值化品種;病害風險相對降低(封閉式);生長速度較快(低鹽度);管理相對容易(面積小);國內白對蝦產量中約50%來自于低鹽度養殖(淡水、鹽堿地、河口等),但也具有養殖環境污染、養殖密度和產量受限、病害影響逐漸加重、對蝦易應激、氣候影響明顯、市場劣勢等問題,該模式也需要升級,而升級關鍵詞是—可控!設施可控:必要的改造是基礎、苗種可控:會選苗、選好苗是核心、標粗可控:模式的改進效果顯著、環境可控:綜合性調控必不可少、營養可控:功能性飼料事半功倍、病害可控:安全防病是成功保障、管理可控:自動化與智能化是方向、尾水可控:生態處理是必然趨勢。
北方集約化養殖模式初探及制約因素分析
唐山高位池養蝦高手徐濤
目前,北方的主要養殖模式和對應平均產量分別為:粗養,產量約50-200斤/畝;土塘,300-800斤/畝;小棚,800-1500斤/畝;高位池車間,3000-20000斤/畝;以及還在發展中的集約化養殖模式。我認為當前大多養殖模式還未能達到集約化養殖的程度,唯有工廠化養殖模式(室內流水養殖模式)和高位池養殖模式(溫棚)這兩種模式最有可能發展成為集約化養殖模式的雛形。
無論是室內養殖亦或者是高位池溫棚養殖模式,首重選址。未來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加以及內陸地區淡水資源的匱乏,勢必會對水產養殖業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從長遠角度考慮更建議大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沿海地區靠攏。
目前,集約化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制約:
1、苗種。劣質蝦苗目前已經成為限制行業發展的攔路虎,未來對蝦種源本土化,苗種生產區域化,檢測常態化、期待更加規范化的蝦苗生產體系的誕生。
2、環保。目前養殖企業環保壓力巨大。如果采取低換水量方案,對養殖技術水平要求高;使用尾水處理設備,對資金要求高;設外塘緩沖區,對土地資源要求高。
3、溫度。目前北方工廠化加溫手段傳統,不適合當前對環保及資源的保護要求,可考慮轉用并發展太陽能或電能設備。
面對面互動
預見蝦業未來十年——北方工廠化養殖再升級
本互動環節以“北方工廠化養殖再升級”為主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建明研究員、海博集團董事長何立發、濰坊工廠化養蝦高手沈敬佳、工廠化循環水養蝦探索者孫守一、濰坊工廠化養蝦高手李震冰、養蝦高手胡金潤共同探討發展思路。
生物絮團系統構建過程中的教訓與思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張家松研究員
生物絮團技術作為一種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生態環保的水產養殖技術革命新技術,在能夠穩定水質的基礎上,減少水體交換,防止病原體入侵。另外,還可以有效替代餌料,降低飼料成本。
生物絮團技術通過提高投入C/N有利于促進異養細菌增殖和控制氨氮濃度,提高投入C/N的策略有直接添加碳水化合物或減少飼料蛋白含量。張家松還詳細介紹了他這么多年在生物絮團構建上的教訓與經驗,從養殖系統的構造到絮團培養,再到增氧曝氣系統的設置,然后是對水體微量元素的思考,他認為在生物絮團系統中對于微量元素的缺失可通過少量補水來解決。
對蝦育苗產業轉型與升級
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丁茂昌
在我眼里,全國對蝦育苗產業現狀并不樂觀,蝦苗年需求量可能少于3000億尾,其中白對蝦占80%,親蝦年需求量達100萬對。而且,產業還面臨著企業規劃設計先天不足,對蝦育苗配套設施不完善,蝦苗選育性狀與養殖管理不匹配等問題。除此之外,還面臨著以下難題:
1、進口親蝦成本高,優勢不明顯
2、育苗產量不穩定,市場波動大
3、蝦苗質量不保證,養殖風險高
4、蝦苗檢測不規范,行業被誤導
5、空運蝦苗難度大,疫情更嚴重
顯然,育苗產業面臨著許多問題,今年的“玻璃苗”正是對對蝦育苗產業發展提出的嚴重警告。毫無疑問,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企業也要從個體苗場轉變為規范公司,并發展生態育苗、外塘標粗、SPR種蝦、國產種蝦、北方育苗等要點。同時,對蝦育苗產業要從親蝦、育苗、標粗、檢測四個方面升級,例如親蝦來源本地化、選育良種化;苗種企業實現場地建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化、育苗基地規模化、育苗模式生態化等。
南美白對蝦小棚養殖關鍵科學技術問題討論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萬夕和研究員
蝦肝腸胞蟲來自以下幾方面:垂直傳播、水平傳播、餌料來源、池塘殘留、環境帶入,包括水也是蝦肝腸胞蟲傳播的重要媒介。
在該方面,藥物治療已有重要進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個體、養殖池塘治療效果不同,治療周期長(3周左右),并長期預防,吃料時間明顯加快,個體明顯生長,使用后蝦體內的EHP載量下降,難根除,易復發,后需配合使用藥物防復發。
苗場應該要做到,進仔蝦前先檢測、進仔蝦后主動申請檢測;養殖戶:關注檢測公報、選擇全陰苗采購;重點關注:肝腸胞蟲、急性肝胰腺壞死癥等。對蝦養殖尾水中主要關注COD(化學耗氧量)、總氮、總磷/無機氮、無機磷、含鹽量/氯化物、懸浮物等指標。如何控制COD—降低有機物;如何控制SS—沉淀;如何控制總氮—常規方法;如何控制總磷—飼料、肥水、添加劑等;如何控制氯化物—低鹽度水;如何控制全鹽量—淡水、化學調水謹慎。
工廠化養蝦生態健康養殖理念分享
濰坊工廠化養蝦高手沈敬佳
我進入工廠化養蝦的時間不算長,從2016年放700尾/平,產量28斤/平;2017年放800尾/平,產量32斤/平;2018年放900尾/平,產量36斤/平;到2019年放1000尾/平,產量40斤/平。雖然我每年工廠化養蝦投苗密度和養殖產量都在逐年上升,但這背后并不簡單,是越來越多的專業化設備,是越來越嚴謹的養殖管理。
工廠化養蝦雖是高效益的養殖模式,但其實潛藏著巨大危機,例如應激大(營養的消耗越大)、水質差(密度越高,水質越難把控)、病害高發(密度越大,發病概率越高、越難控制)。
而且,養蝦的目的就是賺錢,將是要要把飼料變成蝦。歸根結底,養蝦就是養成功率,我們要通過合適措施減少對蝦的發病。在我的理解中,水生生物、環境、病原這三者是關鍵,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對蝦處于亞健康狀態,若三者之間平衡被破壞則發生病害。所以,水生動物的營養保健、針對病原的預防和早期治療、周期性調水穩水等操作尤為關鍵。
我認為,在工廠化養蝦中,管理非常重要,會管理,不再靠天吃飯。管理包括很多放苗,例如放苗前管理、標苗分苗后管理、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底質管理、養殖中的細節管理和養殖病害防控管理等。
面對面互動
預見蝦業未來十年——北方土塘養殖新趨勢
文/圖 水產前沿 何鴻浩、葉繼良
北方,是中國對蝦育苗、養殖的發源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沉淀。北方養殖面積廣闊,資源豐富,近年來伴隨著工廠化、大汪子、魚蝦混養的快速興起,整個中國的養殖重心往北傾移,已成為中國對蝦養殖業最大的增量市場,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下,傳統的北方市場還將在未來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10月16日,第九屆中國養蝦高手年會子會議——“2020中國養蝦高手北方論壇”,在山東濰坊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前沿展主辦,水產前沿雜志、中國水產頻道、工業化水產圈承辦,海博集團協辦,并邀請了相關專家學者、業界實戰精英和周邊養殖戶,共同探討北方工廠化養殖再升級和北方土塘養殖新趨勢。即便近期的情況特殊,但參會人數依然超500人,嘉賓們按要求、按流程、有序與會,會議正常且安全進行。
部分嘉賓
此外,會議主委會衷心感謝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廈門源正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并對廣東遂溪縣好仕達實業有限公司、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唐山三發普林飼料有限公司、臺州旺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禮藍(拜耳)水產、比利時英偉水產集團、新榮騰種業有限公司、海南東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種有限公司、廈門君和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眾合發(北京)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漁生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賽格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利健藥業有限公司、廣東海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海馬飼料有限公司、神爽水產科技集團、武陟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華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支持表示感謝。
水產前沿雜志執行董事揭小麗致辭
揭小麗在致辭中表達了這次會議能夠如期舉行的來之不易,嚴格按照當地政府的防控要求,在此特殊時期也非感謝。同時,還對北方從業者發出重要邀請,一年一度的養蝦盛會——第九屆養蝦高手年會將于12月10-11日,在廣東湛江盛大舉行,這是中國養蝦業最大的年度聚會,匯集了全球養蝦業的最新年度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誠摯歡迎北方的養蝦高手們組團前往湛江,南北合力,共成中國蝦業大局!
報告環節
循環水清水養蝦技術與要點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建明研究員
循環水養殖是由水處理與水循環利用、養殖工程和水產養殖技術三類技術融合而成:第一類: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第二類:養殖工程技術、設備與裝置;第三類:水產養殖技術。循環水養蝦與循環水養魚的不同點有:(1)在養殖過程中對蝦每天會大量蛻殼,造成池內回水和排污系統堵塞;(2)對蝦養殖投飼料量大,約是同等養魚生物量的4倍,水處理系統負載較高;(3)對蝦個體較小,耐水流沖擊能力差,因此要求水流速度要小,不利于排污。針對以上難題,本團隊研發了:“基于水動力學模擬精準設計的集污技術與裝置”;“蝦殼、死蝦和污物排除技術與設備”;“間歇式回水技術與設備”;“變流式循環水養殖技術與設備”;“生物氧化塔的量化技術與設計”。
循環水養蝦技術要點有以下幾點:養殖池集污效率—同等條件下圓形池集污效率高;回水口防堵塞(蝦殼、死蝦收集)與活蝦防逃技術;快速排污技術與清水養殖技術;設備節能技術—設備能量高效管理與控制技術;升溫節能技術—新型無小梁中空膜太陽能全光水產溫室;循環水養殖—生物凈化是以轉化作用為主,絮團養殖—生物凈化是以同化作用為主。
工廠化養蝦對配合飼料的特殊需求及趨勢
海博集團董事長何立發
當前工業化養蝦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禁止抽用地熱水,熱能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環保尾水排放問題;蝦價受小棚等行情影響較大。其中,工廠化養蝦營養需求也是一個大問題,部分養蝦工廠化仍使用冰鮮餌料。冰鮮餌料,可能攜帶孢子蟲、病毒、弧菌等,致使蝦的發病率增加;而且容易壞水,導致換水率增加。
針對以上問題,目前主要存著以下幾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1、降低成本,例如運用高效鍋爐、自動化設備等提高效率的設備,以降低熱能成本、人工成本等。
2、循環水養殖,循環水高密度養殖是未來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前景非常遠大。
3、增加養殖密度,在單位(平米)密度或空間(多層)密度上增加密度,以提高養殖效益。
4、提高對蝦的品種,提高對蝦風味,獲得更高溢價,例如鹽田蝦、糖水蝦、有機蝦、超級大蝦等。
但無論采用哪種解決方案,都應該根據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模式的特點,對飼料進行針對性設計。全熟化飼料也正是基于此背景所誕生,運用全熟化蝦料工藝,解決壞水問題,熟化后消化吸收更好以及滅菌徹底。同時,未來的蝦料還有更多發展方向,例如工藝更先進(熟化更徹底);功能性更全面(全效);營養水平更適合模式(高端);個性化設計(定制)。
北方土塘精養模式升級的關鍵問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員
北方土塘精養模式具有以下優勢:適于淡水和鹽堿水養殖的高值化品種;病害風險相對降低(封閉式);生長速度較快(低鹽度);管理相對容易(面積小);國內白對蝦產量中約50%來自于低鹽度養殖(淡水、鹽堿地、河口等),但也具有養殖環境污染、養殖密度和產量受限、病害影響逐漸加重、對蝦易應激、氣候影響明顯、市場劣勢等問題,該模式也需要升級,而升級關鍵詞是—可控!設施可控:必要的改造是基礎、苗種可控:會選苗、選好苗是核心、標粗可控:模式的改進效果顯著、環境可控:綜合性調控必不可少、營養可控:功能性飼料事半功倍、病害可控:安全防病是成功保障、管理可控:自動化與智能化是方向、尾水可控:生態處理是必然趨勢。
北方集約化養殖模式初探及制約因素分析
唐山高位池養蝦高手徐濤
目前,北方的主要養殖模式和對應平均產量分別為:粗養,產量約50-200斤/畝;土塘,300-800斤/畝;小棚,800-1500斤/畝;高位池車間,3000-20000斤/畝;以及還在發展中的集約化養殖模式。我認為當前大多養殖模式還未能達到集約化養殖的程度,唯有工廠化養殖模式(室內流水養殖模式)和高位池養殖模式(溫棚)這兩種模式最有可能發展成為集約化養殖模式的雛形。
無論是室內養殖亦或者是高位池溫棚養殖模式,首重選址。未來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加以及內陸地區淡水資源的匱乏,勢必會對水產養殖業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從長遠角度考慮更建議大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沿海地區靠攏。
目前,集約化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制約:
1、苗種。劣質蝦苗目前已經成為限制行業發展的攔路虎,未來對蝦種源本土化,苗種生產區域化,檢測常態化、期待更加規范化的蝦苗生產體系的誕生。
2、環保。目前養殖企業環保壓力巨大。如果采取低換水量方案,對養殖技術水平要求高;使用尾水處理設備,對資金要求高;設外塘緩沖區,對土地資源要求高。
3、溫度。目前北方工廠化加溫手段傳統,不適合當前對環保及資源的保護要求,可考慮轉用并發展太陽能或電能設備。
面對面互動
預見蝦業未來十年——北方工廠化養殖再升級
本互動環節以“北方工廠化養殖再升級”為主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建明研究員、海博集團董事長何立發、濰坊工廠化養蝦高手沈敬佳、工廠化循環水養蝦探索者孫守一、濰坊工廠化養蝦高手李震冰、養蝦高手胡金潤共同探討發展思路。
生物絮團系統構建過程中的教訓與思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張家松研究員
生物絮團技術作為一種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生態環保的水產養殖技術革命新技術,在能夠穩定水質的基礎上,減少水體交換,防止病原體入侵。另外,還可以有效替代餌料,降低飼料成本。
生物絮團技術通過提高投入C/N有利于促進異養細菌增殖和控制氨氮濃度,提高投入C/N的策略有直接添加碳水化合物或減少飼料蛋白含量。張家松還詳細介紹了他這么多年在生物絮團構建上的教訓與經驗,從養殖系統的構造到絮團培養,再到增氧曝氣系統的設置,然后是對水體微量元素的思考,他認為在生物絮團系統中對于微量元素的缺失可通過少量補水來解決。
對蝦育苗產業轉型與升級
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丁茂昌
在我眼里,全國對蝦育苗產業現狀并不樂觀,蝦苗年需求量可能少于3000億尾,其中白對蝦占80%,親蝦年需求量達100萬對。而且,產業還面臨著企業規劃設計先天不足,對蝦育苗配套設施不完善,蝦苗選育性狀與養殖管理不匹配等問題。除此之外,還面臨著以下難題:
1、進口親蝦成本高,優勢不明顯
2、育苗產量不穩定,市場波動大
3、蝦苗質量不保證,養殖風險高
4、蝦苗檢測不規范,行業被誤導
5、空運蝦苗難度大,疫情更嚴重
顯然,育苗產業面臨著許多問題,今年的“玻璃苗”正是對對蝦育苗產業發展提出的嚴重警告。毫無疑問,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企業也要從個體苗場轉變為規范公司,并發展生態育苗、外塘標粗、SPR種蝦、國產種蝦、北方育苗等要點。同時,對蝦育苗產業要從親蝦、育苗、標粗、檢測四個方面升級,例如親蝦來源本地化、選育良種化;苗種企業實現場地建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化、育苗基地規模化、育苗模式生態化等。
南美白對蝦小棚養殖關鍵科學技術問題討論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萬夕和研究員
蝦肝腸胞蟲來自以下幾方面:垂直傳播、水平傳播、餌料來源、池塘殘留、環境帶入,包括水也是蝦肝腸胞蟲傳播的重要媒介。
在該方面,藥物治療已有重要進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個體、養殖池塘治療效果不同,治療周期長(3周左右),并長期預防,吃料時間明顯加快,個體明顯生長,使用后蝦體內的EHP載量下降,難根除,易復發,后需配合使用藥物防復發。
苗場應該要做到,進仔蝦前先檢測、進仔蝦后主動申請檢測;養殖戶:關注檢測公報、選擇全陰苗采購;重點關注:肝腸胞蟲、急性肝胰腺壞死癥等。對蝦養殖尾水中主要關注COD(化學耗氧量)、總氮、總磷/無機氮、無機磷、含鹽量/氯化物、懸浮物等指標。如何控制COD—降低有機物;如何控制SS—沉淀;如何控制總氮—常規方法;如何控制總磷—飼料、肥水、添加劑等;如何控制氯化物—低鹽度水;如何控制全鹽量—淡水、化學調水謹慎。
工廠化養蝦生態健康養殖理念分享
濰坊工廠化養蝦高手沈敬佳
我進入工廠化養蝦的時間不算長,從2016年放700尾/平,產量28斤/平;2017年放800尾/平,產量32斤/平;2018年放900尾/平,產量36斤/平;到2019年放1000尾/平,產量40斤/平。雖然我每年工廠化養蝦投苗密度和養殖產量都在逐年上升,但這背后并不簡單,是越來越多的專業化設備,是越來越嚴謹的養殖管理。
工廠化養蝦雖是高效益的養殖模式,但其實潛藏著巨大危機,例如應激大(營養的消耗越大)、水質差(密度越高,水質越難把控)、病害高發(密度越大,發病概率越高、越難控制)。
而且,養蝦的目的就是賺錢,將是要要把飼料變成蝦。歸根結底,養蝦就是養成功率,我們要通過合適措施減少對蝦的發病。在我的理解中,水生生物、環境、病原這三者是關鍵,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對蝦處于亞健康狀態,若三者之間平衡被破壞則發生病害。所以,水生動物的營養保健、針對病原的預防和早期治療、周期性調水穩水等操作尤為關鍵。
我認為,在工廠化養蝦中,管理非常重要,會管理,不再靠天吃飯。管理包括很多放苗,例如放苗前管理、標苗分苗后管理、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底質管理、養殖中的細節管理和養殖病害防控管理等。
面對面互動
預見蝦業未來十年——北方土塘養殖新趨勢
本互動環節以“北方土塘養殖新趨勢”為話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員、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萬夕和、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丁茂昌、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于文杰、唐山高位池養蝦高手徐濤、濱州大汪子養蝦高手王洪亮、養蝦高手王海威分享各自的見解。
高手年后現場
企業現場
海博集團
煙臺大樂有限公司
廈門源正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