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頻道報道:還在靠運氣選蝦苗?這里有一套別人的經驗,值得你看看
發布時間:2017-06-10 23:06:1497107525 瀏覽次數:1878次
中國水產頻道——水產前沿報道
如東縣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目前,養殖面積已經達到13.5萬畝,尤以當地的“土特產”小棚模式的養殖面積最大。小棚養蝦改變了傳統露天養殖受天氣影響的缺點,但經過這幾年的養殖,作為如東首創的小棚蝦也無法一帆風順,從一路高歌猛進陷入了低迷期,養殖管理難度大、病害不斷,影響著廣大從業者。
蝦農們這兩三年也一直在深究對蝦發病率高的原因,尋求解決方案。如東縣是江蘇省南美白對蝦苗場最為集中的區域,超過一半的苗場駐扎在如東縣,這也使得蝦農們在選苗時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如東縣南美白對蝦協會針對如東地區蝦苗市場多、亂、雜的特點,對苗場的蝦苗進行抽檢,以保證蝦苗的質量。雖然大家對蝦苗檢測的準確度有所爭議,但都肯定這對于苗種質量的把關有積極作用。不過,也有受訪人員認為:“市場上的優質蝦苗的數量有限,一方面是市場對好蝦苗的需求量大給了劣質苗場進入市場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優質的親蝦數量有限,生產出來的蝦苗也不一定優質。這幾年市場的蝦苗整體表現出蝦苗種質退化的情況,選到優質蝦苗更多的是在碰運氣”。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海洋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萬夕和在蝦友會上曾對蝦苗的情況進行介紹:“苗種在我們的養殖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目前,中國每年的蝦苗需求大概有5000億,其中3000億來自于土苗。當前,劣質苗種的出現一個是種的問題,如果種質退化或抗性降低,養殖成功的比例就會下降,這也很難通過第三方公正的手段來評價品系的優良;第二方面是苗種攜帶病原的問題,這也是這幾年協會和研究所在做的工作。全省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的苗是出自如東,攜帶的病害則是我們檢測的重點;另外,在何時何地用何蝦表現出來的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品系的蝦對不同區域的適應性不同,有的時候檢測的結果是合格的、種質也是好的,但就是養不出來。所以,如果能把江蘇省劃分成不同的區域,苗場根據不同的表現,在比較優勢的區域按照某種模式去推廣,或許成功率會高很多”。
這幾年,對于蝦農們來說或許也比較苦惱,養殖方式該作何轉變,又如何選苗?筆者在走訪如東市場期間,也跟幾位蝦農做了一番了解。
劉埠養殖戶潘福建,今年是第一年養殖,總的養殖面積在100畝左右,其中包括1000立方米的工廠化,其余為小棚養殖。他告訴筆者,之前當過幾年的業務員,感慨最大的是調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幾年,如東市場主要是環境的變化,水質的惡化、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進入水域,水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市面上的調水產品很多,但是也存在弄虛作假的產品,并不是所有人買到的都是好產品,結果養殖管理就越來越難。另外,小棚蝦的成活率沒有以前高,大家都認為是跟種質退化有關。所以,今年雖然是我第一年養蝦,但是對苗非常關注,一直通過自己了解到的信息進行篩選拿苗。同時通過觀察周邊養殖戶的養殖情況判斷哪家苗質量好。這一兩年跟蹤下來,福建源正龍(金正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正龍”)生產的一代生態苗反饋不錯,我自己也跟蹤了蝦苗生長的整個過程,心里有底,就拿它當‘頭炮’。”
有過8年養蝦經驗的王瑞濱,在如東縣劉埠總共養殖168個小棚,這幾年的養蝦效益都不錯。去年秋造蝦養殖對蝦的產量在700-1000斤/棚(9.5m寬,40米長),76天就養殖到45頭/斤左右,養殖成活率達到8成。他告訴筆者,養蝦他注重兩個方面,水質和苗種。“許多人調水都是等到水有明顯的變化再調,能不能調回來是一回事,就算調得回來,對對蝦的傷害也比較大了。我的小棚里面的水質基本上是穩定的,只要稍出現波動我立馬就調回來,所以,養殖了這些年,還沒出現大面積爆發疾病的狀況。對于苗種,今年是第三年用“金正龍”蝦苗,總體的感覺是它的生長速度和抗病力都比較好,所以今年也繼續投放。”
另外一位蝦農彭大龍,到目前已經養了5年的蝦。去年自己養20個小棚,由于養殖效益不錯,今年又新增了43個小棚。“我養蝦的時間也不長,但是這幾年養殖的效果都不錯。一開始不懂養蝦,“金正龍”如東基地的負責人一直過來指導,慢慢的自己也就懂了。不過,如果遇到問題打電話給他們, 他們也立馬就過來幫我解決,售后服務好”。
對于苗種的優劣問題,有苗企希望能給他們一點時間,“水產還沒有畜禽那么完善,看不透、摸不著。即使科研人員雄厚、設備先進、工藝先進,也存在概率問題。希望大家給苗種企業一些時間,對于質量差的苗種,我們也會憑借自己的信譽和良心做出取舍”。